CONTACT
时间:2025-08-11 04:02:04 点击量:
营口市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生态修复项目通过系统实施养殖围堰拆除、湿地植被恢复等措施,成功修复滨海湿地70.38公顷,修复岸线米,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中率先完成省级验收,重现了岸绿滩红的美丽海岸景观。
辽宁省自然资源厅2024年高质量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督促指导营口市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完成了项目本底调查、研究实验、勘察与测量等前期工作。组织完成了丹东、锦州蓝色海湾项目省级验收和丹东4个海洋生态修复历史项目销号工作。
盖州市北海服务中心主任冯源介绍,营口市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生态修复项目位于营口市北海,西临辽东湾,南临鲅鱼圈区,北至大清河口。项目总投资2409.07万元,通过养殖围堰拆除、芦苇-碱蓬湿地植被恢复、底栖生物增殖等措施,将恢复滨海湿地30公顷,修复滨海湿地68公顷,恢复自然岸线亩。
项目实施方案于2019年7月获省自然资源厅批复,初步设计于2020年1月8日正式获得批复。冯源表示:项目于2020年3月5日开工,5月12日完成工程主体施工,7月17日全面竣工。从立项、批复、设计、施工直至完成省级验收,进度始终处于领先,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各检查组表扬。
项目在实施中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工程进度的突破,在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三省一市61个项目中率先完成省级验收;二是任务指标的突破,项目共修复滨海湿地70.38公顷,超额完成指标2.38公顷,修复岸线米;三是修复效果的突破,项目采用了无外来物种投放、无硬化工程建设、无废弃土渣外抛的三无措施进行修复。
营口市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位于辽宁省营口市北海经济开发区西部海滨,于2014年成立,范围208公顷,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生态示范区。公园内的海蚀地貌大约形成于18亿年前的早元古界变质岩系,是长江以北仅有的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然而,自2006年起,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北侧海域兴起了围海养殖活动,占用了宝贵的近岸滩涂资源,严重影响了滨海湿地水动力循环,造成围堰堤坝前沿淤涨,导致滨海湿地丧失,水体交换能力减弱,湿地生态功能受损。项目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拆除围海养殖堤坝,恢复近岸海域滩涂、自然岸线和滨海湿地,同时辅以湿地植被种植、底栖生物增殖等措施,恢复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北侧滨海滩涂的芦苇-碱蓬湿地生态系统。
项目实施后实现了四个提升:一是生态效益的提升,改善了团山国家级海洋公园内滨海湿地及植被的退化问题,提升湿地环境自净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二是抗灾能力的提升,通过在破损的558米岸线上摆放天然块石进行防护,有效防止了波浪、水流的侵蚀,增强岸线防护能力;三是亲海空间的提升,拆除占用滩涂的养殖圈,恢复湿地植被,为公众设置通向近岸滩涂的石块道路,搭建古船走廊;四是经济价值的提升,极大改善了园区滨海湿地生态景观,提升观赏价值、美学价值和旅游价值。
修复后的岸线前沿恢复了砂质、泥质自然属性,临岸的芦苇及滩涂的翅碱蓬生长旺盛,红、绿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岸线整体呈自然状态,实现了岸绿滩红的生态修复目标,为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第一次综合演练圆满结束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第一次综合演练圆满结束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长盛小区北区29号楼2-201 电话:0531-88985736 手机:13356966360
Copyright ©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