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时间:2025-08-10 12:17:38 点击量:
您当前的位置 :内蒙古新闻网新闻中心要闻综合新闻
8月8日,走进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三十方地村,大片的羊草如绿色海洋一般,在初秋的风中荡漾开来。
“以前我家这片草场都是白花花的盐碱地,家里200只羊全靠从外面买草料,一年到头剩不下几个子儿。”望着眼前无垠的碧野,57岁的周井凤不禁想起6年前这片草场的模样。
多年前,周井凤和父亲承包了村里300亩草场养羊,但草场盐碱化严重,稀疏的杂草和全家10余亩地的玉米秸秆,仅够羊群两个月的“口粮”,草料全靠买,经常一年到头所剩无几。
不止周井凤家,整个小街基镇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全镇沙沼地面积占38%,沙化、盐碱化等退化草场面积超35万亩,生态环境恶劣。
直到2019年,小街基镇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在沙化、盐碱化草地及毒害草盛行的地块种植了多年生优质乡土草种中科羊草。“羊草耐寒、耐旱、耐盐碱,能在pH值9.5左右的盐碱地正常生长,在年降水量250450毫米地区无需灌溉。其横走根茎能在地下形成密集的网状结构,既能固沙保水,又能改良土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程师刘辉介绍,羊草一旦长起来,30年不用重新播种,还能抑制外来有害物种入侵,有效保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刘辉的理论很快得到验证。种下去的第二年,羊草惊人的生态修复能力便显现出来:试验种植的草场植被覆盖度从不足5%提升至60%左右,昔日“斑秃”的土地生机重现。这吸引周边农牧民纷纷效仿,小街基镇一派绿意,一举成为全国首个“羊草小镇”。
随着中科羊草“风靡”小街基镇,周井凤也将自家草场全部种上中科羊草。第一年,草苗出得稀稀拉拉,碱斑依然明显,第二年情况有所好转,到第三年夏天,羊草长到80厘米高,植被盖度达到95%以上。“当年收割后一算,一亩地产干草280公斤、草籽5公斤,干草够家里的羊吃一整年,草籽还卖了近10万元。”周井凤说。干羊草粗蛋白含量高,羊上膘快、肉质好,形成了生态和养殖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如今经过6年的发展,开鲁县羊草种植面积已达6万亩,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中科羊草繁育基地,为“三北”工程攻坚战、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提供着优质草种资源保障。
借助羊草种植优势,开鲁县也正式开启了沙地、盐碱地生态经济逆袭模式。在县政府搭建的科创平台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科羊草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引进30多家企业入驻,由企业负责市场运营,村集体组织土地流转,农户参与种植管护,探索出“科研+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
内蒙古中科羊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志军介绍,公司构建了从羊草种植、田间管理、种子和饲草收获到加工的全产业链。2024年收购草籽400吨,加工后,供应给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等地用于生态修复工程。
不仅如此,羊草产业带动肉牛养殖、仓储物流、草原生态旅游等产业同步发展,形成“生态+产业”多元化联农带农模式,亩均收益达到1500元,实现生态改善、产业兴旺、农牧民增收。
“羊草种植不仅让沙化、盐碱化等退化草原实现生态逆袭,也带动草原多元化增值、农牧民多元化增收。开鲁县这种绿富同兴的羊草生态经济产业模式,为内蒙古及广大三北地区退化草原修复与增值提供了示范样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公社如是说。
目前,开鲁县的模式已经在通辽市广泛推开,2025年全市中科羊草种植面积超过18万亩,正致力于培育羊草产业及草种业区域联合体,打造全国首个规模化中科羊草优质牧草种及优质饲草供应基地,为更多地区草原生态修复和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保障。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长盛小区北区29号楼2-201 电话:0531-88985736 手机:13356966360
Copyright ©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